大学生在寝室教室直播合适吗?

zqrr75f72

时间 2024年6月4日 预览 8

转载:https://new.qq.com/rain/a/20240520A00NUA00

2024-05-20 07:25·新华网·发布于北京

白天黑夜都在直播 为求打赏不惜擦边
大学生在寝室教室直播合适吗?
直播行业近年来快速发展,年轻学生积极拥抱“互联网”,通过直播展示才艺、推介校园文化、进行创业和公益助农等,让人感受到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和敢试敢闯的年轻活力。可有些学生却走偏了,在教室或寝室不分时段直播,影响他人正常学习生活;有些学生为了做直播,陷入经纪公司、培训公司骗局,权益得不到保障。还有人打着“学生”名号进行直播,将自己包装成学生直播引流带货,甚至为求流量打擦边球直播低俗内容。
为引导规范学生直播行为,守护清朗的网络空间,法治经纬版从今天起推出系列报道,深入调查学生直播乱象,探索依法治理方式,敬请关注。
正在当主播的广东某大学在校生刘婷(化名)打算合约到期就立马停播,因为“做主播一年半以来,每天都在内耗,每天都精神恍惚,拼命熬,人都干‘废’了”。
她每天主要的工作就是让直播间刷礼物的大哥“开心”,让他们觉得礼物刷得值还想继续刷。为此,她要想方设法丰富直播内容,精心设计话术、活动、主题,安排好每一个环节。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此一来,她的学业一落千丈,同学们知道她做主播后也疏远了她。
“做直播很容易失去底线,坚守起来真的很艰难,千万不要轻易入坑。”刘婷说。
《法治日报》记者经过多日调查发现,虽然大家都知道做好直播很难,但还是有很多人想要“跳进去”。在多个社交平台上,经常可以刷到标题带有“大学生”“女大学生”等字眼的直播,这些直播地点有的在景点、餐厅,有的在校园,更有甚者在寝室或教室。直播内容包括分享学习经验、展示才艺、公益助农等,但其中也不乏性暗示、打擦边球、曝隐私等乱象。
受访专家指出,大学生当主播并非违法行为,但不能不分时间、地点和场合,更不能随意拍摄他人,否则可能涉嫌侵犯他人的肖像权和隐私权。高校应承担起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责任,为直播行为划出清晰的边界,引导学生在合适的场合、时间进行直播,鼓励他们多进行正能量的内容创作;平台也应优化算法和人工审核机制,抵制低俗不良的内容传播。
在教室寝室做直播
影响同学学习生活
5月15日9点,记者打开手机,很快就刷到一名定位在海南海口某高校的主播。她用非常轻的声音和网友互动,直播背景是教室,能看到同学和正上课的老师,评论区有不少人发弹幕:“上课怎么还能直播?”
还有一些大学生在宿舍开启直播。记者统计发现,在某平台一个晚上至少有上百名以寝室为背景进行直播的大学生主播。
一名定位在东北某高校的主播,直播间名称是“女大学生挣学费”,直播内容是在寝室里吃饭,找话题和网友聊天,并索要礼物。
“来,大家聊一聊恋爱的话题”“送个啤酒(礼物名称),就做个下蹲”……直播过程中,有网友发弹幕质疑:“你这宿舍一看就是假的。”该主播主动拉开身后的花色布帘,证明自己没有作假。
在学校和寝室进行直播,周围同学对此如何看待?
“我就深受其害。”对于室友的直播行为,正在为考研做努力的浙江某高校大三学生艾雯雯(化名)非常恼怒。
“一开始还好,但为了留住粉丝,室友逐渐增加直播时长,直播时间也从之前的固定时间变为随时开播,可能是一大早,也可能是半夜,宿舍里很难再有安静的时间。”艾雯雯说。
最令艾雯雯生气的一次,是她有天想要在宿舍里多睡一会儿,跟室友说明情况后,她还坚持直播,一大早艾雯雯就被超大声的动感音乐吵醒。
“即使这些都可以忍受,那我们的隐私,怎么办?”谈到这个问题,艾雯雯说自己已经“愤怒到了极点”。在宿舍有限的空间里直播,所有声音都会被播出去,尽管她们已经注意不在直播时说人名和讨论学校的事情,但偶尔还是会被镜头扫到。
“直播间观众会不停地提及‘你的室友怎么样哦’之类的话,让我觉得自己被冒犯了,也没有安全感。最后我申请换了一间宿舍。”艾雯雯说。
在某社交平台搜索“室友在宿舍直播”,记者发现有多篇笔记对大学生寝室直播吐槽:“每天晚上吵死了,我也和她们说过希望她们声音小一点,人家每次都不耐烦地答应一下,然后继续吵”“我觉得在寝室直播就是不合适啊,但是想不到什么严肃有效的理由让她不直播,求大家帮忙出谋划策一下”……
直播时长要求不低
难以跳出流量陷阱
不分时间、不分场合的直播,在不少学生主播眼中却是“不得已而为之”。
朱晓(化名)是一名大二在读学生,去年3月加入直播行业,她只坚持了1个多月。
公会经纪人和朱晓约定“一天播4小时,一个月100小时”的最少直播时长。起初朱晓以为,每天利用零碎时间偶尔播一下,肯定能凑满时长,但直到开播之后朱晓才发现,经纪人的意思是必须每天都上播且连续播满4小时。
“他们说这样直播间流量才高,才能赚到钱。”朱晓说,自己的课程安排相对紧凑,只有一天的课程结束后才有完整时间进行直播,“基本每天都要播到晚上十一二点,第二天还得早起上课,特别疲惫”。
即使没有时间限制,也有更难以跳出的流量“陷阱”。
2023年9月,因一段爵士舞才艺,让在内蒙古读大学的孙涵(化名)在网络上收获了大量关注。在众多伸来橄榄枝的MCN机构(专门为网络视频创作者提供服务的机构)中,孙涵选择了一家不要求固定时间上播,并承诺助其寻找直播定位,营造直播氛围的机构,不过需要抽取孙涵直播收入中的10%。
直播的前两个月,平台的流量非常可观,粉丝数量涨到4000多人。最好的一次,直播间同时在线人数超过了3000人,3个小时的直播,孙涵拿到了400多元的打赏。
但很快直播进入“平台期”,平台不再给流量扶持。为了留住观众、转化粉丝,提升互动频率、增加直播间热度成为孙涵每日的必修课。
直播间内,要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想方设法留住进入直播间的观众,快速准确地击中观众的情绪,还要学会接住各种梗;
直播间外,要琢磨自己的话术、妆容、直播场景等,每一个细节出现纰漏,都可能失去观众。
“真的很累,很难坚持下去。”孙涵说。
她的运营指导李飞提供了一些建议——将宿舍灯光调暗,布置出朦胧隐约的氛围感,穿着低胸衣服和短裙,在深夜和凌晨直播。
“说白了就是要我秀身材,收到不同的礼物要设计对应的动作。一个啤酒(虚拟礼物)就是深蹲一次等。”孙涵说,李飞还会实时关注她的直播,指导她相关话术,比如“我也想骑上我心爱的保时捷(虚拟礼物)去兜个风”“想看看真的保时捷长啥样!要是大哥开着保时捷和我一起去就更好了”……
为了流量和打赏,孙涵一一照做,“有时还会有擦边动作,但我当时分辨能力低,就听信了”。
虽然直播间数据有了起色,但孙涵没有因此松一口气。直播间的粉丝变多了,评论区各种留言也都来了,甚至有人直接发来骚扰信息问她“约不约”。
孙涵不想再忍受私信骚扰和评论区的黄色玩笑,思索再三,拒绝了李飞让她线下约“榜一
Copyright2023TT球讯科技